有这样一个案例: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,许多传统工人失业,高失业率诱发了高犯罪率,监狱人满为患。政府为了缓解监狱压力雇佣私人船主将犯人运到澳大利亚,运输费用采取“离岸付费”的方式,即根据船离岸时,船上的离岸人数来结算费用。过了一段时间,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大利亚的犯人在船上的平均死亡率高达12%,这么高的死亡率不仅让政府损经济损失巨大,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。原来,雇佣船主为了降低费用,追逐暴利,于是千方百计虐待船上的犯人,不仅克扣食物,还断水断食,更有甚者一出海就把犯人扔进海里。
显然,上述案例中英国政府与私人船主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,只用上船人数和报酬做了简单挂钩,没有实质性的考评,机制使得船主有空子可钻;这就和我们很多企业一样,干部员工的报酬只跟出勤天数、产量或业绩挂钩,这种机制导致员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,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难题。英国政府为了遏制雇佣船主唯利是图,草菅人命的现象,给每艘船配备了医生,并委派监督员,结果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低,反而有监督官员和医生不明不白死亡,经过调查后发现,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去贿赂官员,如果官员不愿意同流合污就会被扔进大海。最后,英国政府采取“到岸付费”的方式进行结算,将船主的利益与犯人的健康挂钩,按照犯人到达澳洲的人数和体质支付运输费用。机制改变后,问题迎刃而解,唯利是图,草菅人命的船主变成了机制意义上的好人,船上的犯人死亡率不到1%。
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,经营人就是经营人心,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人的需求和动力。只有处在公平公正的机制下干部员工才能激发工作动力,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。积分制管理将员工的能力、综合表现、价值成果用线上奖分、线下奖票的形式进行量化考评,以正向激励为主,实时奖扣兑现,并用软件记录永久性使用,与员工的短期、中期、长期利益挂钩,全方位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,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。在积分制管理中,传统的“要我做”变成“我要做”,做得好的员工会被肯定、认可,同时会获得一张红彤彤的奖票,每一张奖票都代表一份荣誉。积分制管理以奖分为主,提倡干部员工自觉、自动、自发的工作,运用“积分”这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激励资源,不断肯定、认可员工,形成企业自己的管理大数据,通过顺应人性的分配机制让员工为自己干,让付出不吃亏,让优秀不吃亏!